&esp;&esp;工匠们怎么会不努力呢?
&esp;&esp;只要有一点奇思妙想,都会拿到工匠司。
&esp;&esp;地方上的匠人,可以禀告地方官吏,由地方官吏上呈。
&esp;&esp;发掘“工匠”,如果工匠封爵,也视为地方官吏升迁的依据。
&esp;&esp;再不济,地方官府也得给这些匠人盘缠,让他们来长安试一试。
&esp;&esp;“朕已知晓。待朕去工匠司时,一并观看成就。”
&esp;&esp;李瑄回答道。
&esp;&esp;种下的种子开花结果,李瑄惊喜不已。
&esp;&esp;哪怕只是平常之物,甚至没有丝毫用处,李瑄也会鼓励其继续发挥奇思妙想。
&esp;&esp;“启奏陛下,自开元十九年以来,设立太公尚父庙,以周代军师吕尚为主祭,汉代留侯张良为副祭,还有十位名将配享。”
&esp;&esp;“陛下西收河中,复波斯;北灭回纥;西南灭吐蕃;南抚南诏;北东灭渤海、室韦、靺鞨,降契丹、奚、铁勒,又平定安贼叛乱,万国朝拜……臣认为当前国家武备已足,当建立武庙,重新列周代以来的名将。主祭与副祭依旧,原十名将为十哲,再增六十四名将祭祀。”
&esp;&esp;颜真卿站出来,向李瑄上奏道。
&esp;&esp;文人想法很多。
&esp;&esp;大唐不应该只有文庙,还要有武庙。
&esp;&esp;原本的太公尚父庙中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武乡侯诸葛亮,唐卫国公李靖,唐英国公李勣。
&esp;&esp;右列为汉留侯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楚令尹吴起,赵望诸君乐毅。
&esp;&esp;在这个时代,这十位是文臣武将心中最佩服的名将,所以为“武庙十哲”。
&esp;&esp;颜真卿想除了选一些古代的名将以外。
&esp;&esp;随至尊“从龙之功”的将领,也要挑选几位,榜上有名。
&esp;&esp;当然,祭祀香火只有死了才能享受。
&esp;&esp;武庙可设七十二名,先加六十四名。逐渐增补……
&esp;&esp;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esp;&esp;武庙在华夏历史上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文化意义。
&esp;&esp;如文庙一般,历代大臣都以进入文庙为殊荣。
&esp;&esp;精神的传承,也尤为重要。
&esp;&esp;“侍中深得朕心,武庙之事,可以推行。”
&esp;&esp;“除太公、留候、十哲外,现阶段选择六十四将。哲,为武将的楷模,不要计较品行的瑕疵。古今六十四将,也以将略为优,不计德行。由政事堂、兵部、天策府、集贤殿,一同选拔自王忠嗣前六十四将,前至周代。”
&esp;&esp;“届时,由朕亲自过目。”
&esp;&esp;“我朝为中兴之朝,将领多有功绩,堪过古人。此代将帅,当选拔八人,列于武庙之中。于寿终正寝后,与古将同祭祀,共添武庙七十二将。”
&esp;&esp;“自此以后,凡有大功,为将帅表率者,由朝堂共举,可以入武庙。”
&esp;&esp;李瑄同意颜真卿所奏立武庙之事。
&esp;&esp;也提出自己的要求。
&esp;&esp;武庙六十四将,不能搀杂政治因素。
&esp;&esp;吴起杀妻求将也好,白起屠杀俘虏也罢。
&esp;&esp;那是古人的事情,今人可以批判他们失德。但不能否定他们在军事上的巨大建树。
&esp;&esp;当学习他们的统兵、治军、兵法、战略。
&esp;&esp;而大唐现在的新兵制度,是为更远大的目标而奋斗。定要约束军纪。
&esp;&esp;由于历史上的武庙,并不能令人心服口服。
&esp;&esp;李瑄言以王忠嗣之前,是想将王忠嗣也列为武庙将领。
&esp;&esp;他一生无败仗,有将帅气象,绝对够这个资格。
&esp;&esp;至于当今八个武将,现在还不是选择的时候。
&esp;&esp;即便没有战斗,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彪炳青史的成就。
&esp;&esp;“臣等遵旨!”
&esp;&esp;“启奏陛下。孔子为文宣王。按照礼制,陛下当为主祭太公,封武王名号。以示武庙之正统。”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