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版主>情欲小说>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88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唐天将军 第886节(2 / 3)

郡、齐安郡,这两郡虽也是多山地带,但由于地广人稀,使军队很容易控制局面。

&esp;&esp;木兰山军的五千士卒就驻扎在齐安郡。

&esp;&esp;除了这两郡外,还有就是扬州城所在地广陵郡。

&esp;&esp;广陵都督府治所在扬州。

&esp;&esp;且朝廷对扬州的监管较严,广陵太守是李瑄当宰相时提拔的亲信萧昕,他精明强干,有识人之能。

&esp;&esp;使扬州一带铲除豪强较为顺利。

&esp;&esp;但广陵旁边的郡,却一直糊里糊涂的。

&esp;&esp;王昌龄和敬括先来到寿春郡。

&esp;&esp;这也是一个大郡。

&esp;&esp;观看战况,寿春郡内有天柱山军八个营,巢湖军五个营。

&esp;&esp;兵力是充足的,奈何郡中县令为豪强大族打掩护。

&esp;&esp;大半年间,共三次统计释放的农奴、新增耕地。

&esp;&esp;但都被寿春太守韦子春驳回,并三令五申,要各县十成十的完成除贱为良,不得再唬弄。

&esp;&esp;韦子春也清楚豪强大族与县令、县丞、县尉之间的纠葛很深。

&esp;&esp;他亲自带人下县查阅,效率太低。

&esp;&esp;最终,他只能与广陵都督卫伯玉商议,动用兵力去搜查。

&esp;&esp;不服从调查的豪强大族被逐步蚕食。

&esp;&esp;淮南的豪强大族大多数都没有选择拼死反抗。

&esp;&esp;王昌龄和敬括到寿春郡后,也认为寿春郡不成问题。

&esp;&esp;但王昌龄从韦子春口中得知钟离郡的除贱为良几无进展。

&esp;&esp;除贱为良已经进行将近一年,一个郡几无进展,说明钟离郡太守与当地豪强大族牵扯极深。

&esp;&esp;当一郡太守都无法出力的时候,府兵自然无法强硬推进。

&esp;&esp;本来想东去扬州的王昌龄,立刻随敬括一起到与寿春郡相连的钟离郡。

&esp;&esp;钟离郡,改州为郡前名濠州。其境内有一条濠水。

&esp;&esp;由于春秋战国的时候,这里属于钟离国,因此而得名。

&esp;&esp;非常时期,王昌龄和敬括,由五百天策卫骑兵护卫,他们行进之时无法低调。

&esp;&esp;广陵都督卫伯玉为策应王昌龄,派遣扬州军六个营到达钟离郡。

&esp;&esp;现扬州暂时不需要这么多兵马。

&esp;&esp;王昌龄乘坐马车,即将到钟离郡城的时候,卫士禀告:“启禀王侍郎,前方三里外,钟离太守正在等候迎接。”

&esp;&esp;“我知道了!进前停车。”

&esp;&esp;王昌龄掀开车帘,周围有一望无际的耕地。

&esp;&esp;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esp;&esp;不少百姓都在田内耕作忙碌。

&esp;&esp;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为良家,还是佃户,亦或者为农奴……

&esp;&esp;现王昌龄已经将近花甲之年。

&esp;&esp;他的诗几乎已经登峰造极境。

&esp;&esp;七绝圣手王昌龄,他以边塞诗,家喻户晓;又能写下宫怨诗,意味深长;他的送别诗不下于李白。

&esp;&esp;七绝之美,五古之严;风格遒劲。

&esp;&esp;是当世最顶尖的大诗人。

&esp;&esp;纵观王昌龄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起伏不定来形容。

&esp;&esp;他年轻的时候,在嵩山学了几年道士。

&esp;&esp;觉得修道没意思后,他又到河东游历。

&esp;&esp;看边塞风光。

&esp;&esp;不久后,他又到河西陇右,准备从军边塞。

&esp;&esp;那个时候,投笔从戎,是每一个诗人文人的梦想。

&esp;&esp;可惜当时边境无战事,游览一圈边塞后,王昌龄又回到长安周边的蓝田县,开始收住心思,准备科举。

&esp;&esp;仅仅一次,王昌龄就进士及第。

&esp;&esp;只是在秘书省为一校书郎。

&esp;&esp;这一年,王昌龄而立。

&esp;&esp;但四年后,他再次参加一次考试,登科得以出任县尉。

&esp;&esp;随后就是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