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2004年~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3年增产。
&esp;&esp;尤其是才刚过去的2006年,天玉1号带动玉米增产了约3000万吨,小麦也实现了增产。
&esp;&esp;甚至连面积一直在大幅萎缩的大豆,也因为天豆1号在滨海盐硷地上的表现,产量勉强稳住了些。
&esp;&esp;优良品种繁育与栽培技术,土地整理与农田土壤培肥--这是大幅增产的主要原因。
&esp;&esp;天禾与苜禾,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sp;&esp;近期,河西乳业也再次成了行业良心。
&esp;&esp;嘉禾的其它产品也有口皆碑。
&esp;&esp;嘉禾可以说是农业部看着成长起来的,也是农业部的重要功绩。
&esp;&esp;也因此,这段时间,无论郭阳和罗修去到哪个部门,都受到了比较好的招待。
&esp;&esp;借着嘉禾超市开业的契机,郭阳丶杨成等人也给业务部门送上了嘉禾的良心产品。
&esp;&esp;对这些人来说不算贵重。
&esp;&esp;却给足了面子。
&esp;&esp;然而,在粮食增产之下,依然潜藏着耕地危机。
&esp;&esp;和林部交谈的时候,才能更真切体会到上层对滨海盐硷地开发的重视。
&esp;&esp;现目前,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丶保护耕地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
&esp;&esp;东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丶中部要崛起丶西部大开发丶东北要振兴……
&esp;&esp;基础设施要跟上丶新农村建设要推进,几乎所有地区都希望中央放松对耕地的管理;
&esp;&esp;实施了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但西部山区需要退耕的陡坡耕地还是到处可见。
&esp;&esp;粮食补贴政策也只提高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多丶宜于实施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
&esp;&esp;在中西部的丘陵山区,青壮劳力进城打工,耕地多为坡地,粮田精耕细作化程度下降,撂荒越来越普遍。
&esp;&esp;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污染加剧,许多河流已不适用于灌溉,过量抽取地下水……
&esp;&esp;尤其是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再这样下去,乾旱只会越来越剧烈。
&esp;&esp;乾旱区扩大,台风灾害增加,洪涝灾害加剧……
&esp;&esp;保有18亿亩耕地的任务依然艰巨。
&esp;&esp;与1996年相比,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1亿多亩。
&esp;&esp;只2003年,就减少了近3800万亩耕地。
&esp;&esp;随后上层三令五申严格保护耕地,情况有所好转。但2005年,仍减少了543万亩。
&esp;&esp;面对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问题,近几年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只感觉压力山大。
&esp;&esp;不过,这次在和林部以及耕保中心等交谈的时候,却能明显感受到其松了一大口气。
&esp;&esp;郭阳这几年没少去农业部。
&esp;&esp;耕地减少的压力一直压在农业部肩上。
&esp;&esp;而今年,压力变小了。
&esp;&esp;这得益于耕地面积下降趋势彻底扭转。
&esp;&esp;粮食安全边际大幅提高。
&esp;&esp;而这源于滨海盐硷地增加,耕地质量提升……源于苜禾1号种子。
&esp;&esp;去年苜禾生产了2000万斤苜禾1号种子,由农发丶国粮以及大户丶企业等共同改良了800万亩滨海盐硷地。
&esp;&esp;加上天豆1号改良的盐硷地,总的下来,增加的面积应该是上千万亩了,很可观的数据。
&esp;&esp;今年各地加大了对政策的响应,耕地减少只有60多万亩。
&esp;&esp;这个数据肯定有水分。
&esp;&esp;比如许多高速公路沿线的绿化带占地丶各类所谓的生态园占地丶农村企业占地等还仍挂在耕地的帐上。
&esp;&esp;但有这一千多万亩兜底,统计难不成能偏差一千多万亩?
&esp;&esp;所以2006年的耕地面积,即使刨除水分,大概率也是增长的。
&esp;&esp;2007形势就更乐观了。
&esp;&esp;这都是天大的政绩!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