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也没有细说。
&esp;&esp;商悯嘀咕:“我姑姑颁布这个政令,怕不是被骂得狗血淋头了吧?不过我父王一定是支持姑姑的,不然这政令也推不下去。”
&esp;&esp;从这一点看,商溯与赵素尘能当金兰兄妹是有原因的,二人政见相同,所走的是同一条路。
&esp;&esp;“那是自然。”元慈道,“小书院的准入门槛降了,朝鹿小学宫也是。小学宫不比书院,能在这儿学习的要么学识过人,要么出身贵重。进小学宫不需举荐,只需通过考试和面试。”
&esp;&esp;商悯愣愣道:“这规则……听起来好亲切。那当官也是需要考试吗?”
&esp;&esp;“当官需举荐,如今朝堂上微贱出身的官员有是有,但是少,得势者有,但更少。”元慈笑道。
&esp;&esp;“要是一大群耕田种地的平民通过考试在朝堂上与各方官员平起平坐,那岂不乱了套?”她忽而一笑,“不过我觉得呀,我们赵大人倒真想这么干呢。”
&esp;&esp;商悯听罢,不禁感慨她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姑姑还真是……前卫。
&esp;&esp;可想而知,这些政令的推广一定会遇到诸多阻力,其间的利益拉扯定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理清的,不然也不会十年过去才开了个小头。
&esp;&esp;不过好歹算是开了个头,万事开头难,今后的武国朝堂,也不知会变成什么光景。
&esp;&esp;“其他诸侯国也有这么干的吗?”商悯好奇地问,“我姑姑是第一个提出考试选拔官员的人吗?”
&esp;&esp;“我们这位赵大人,可不是第一个提出此法的人。”元慈道,“有本作者不详,不知从什么年代流传至今的《科举法详解》便记载了这种办法,可惜此书一问世就被各诸侯国列为了禁书,我也是听父亲提过一句,就连我父亲也没看过这书呢,世上流传下来的不过只言片语。”
&esp;&esp;商悯道:“真想亲眼看看……”
&esp;&esp;元慈笑笑,道:“我记得百年前有个小国名叫邹国,其国主想要推广科举法,结果邹国宗室合谋反叛,鸩杀了国主,后来各国出兵,把邹国给灭了。当今大燕,早已没有邹国之名。倒是有些消息,说《科举法详解》是邹国主所作,也不知是真是假。”
&esp;&esp;商悯哽住。
&esp;&esp;她有些怀疑这位倒霉邹国主是位穿越者……或者说游太虚者。只是比较不幸,想要效仿其他穿越者干一番改天换日的大事业,却被现实无情击垮。
&esp;&esp;政治毕竟不是儿戏,一步行差踏错,就会是万劫不复,更别说科举法的步子实在是迈得太大了。
&esp;&esp;元慈将商悯一上午写的字一页一页看过,鼓励道:“悯儿进步神速,再过几日,读书应当无碍了,之后细心练字就好,字可是一个人的脸面。”
&esp;&esp;商悯脸一红,小声应好。
&esp;&esp;她的字宛如鬼画符,实在是不堪入眼,元慈姐姐的勉励之言相当委婉了。
&esp;&esp;“姐姐留下来一起用午膳?”商悯道。
&esp;&esp;“不了,我答应了爹娘要回府呢,下次吧,悯儿妹妹,我们明日见。”元慈微微行了一礼,退出璇玑殿。
&esp;&esp;商悯这位元慈姐姐不仅为人和善,而且学识也好,一些观点很有见地,定然是被细心培养过了。
&esp;&esp;若说元慈和商允这对亲姐弟有何不同,商悯会答,元慈更有分寸感,言语亲切柔和,但是很懂得与她保持距离,既不会过度靠近,也不会让人觉得疏离。
&esp;&esp;商允就不是这样了,他见到商悯时还想上手抱她呢,可能是从前笑闹惯了,他对商悯就没什么忌讳之处。
&esp;&esp;元慈明显比商允要成熟一点。商悯观商允言行举止,觉得对方是真把她当亲妹妹,可是元慈……商悯敏感地意识到,这位姐姐更多的是拿她当大公主。
&esp;&esp;午膳丰盛,商悯学了一上午早就饿了,看着桌上的红烧鱼和焖羊肉食指大动,高高兴兴地多吃了一碗饭。
&esp;&esp;下午她可是要去习武的,要适当多吃一点,不然没力气练。
&esp;&esp;待午膳结束她歇了一个时辰,便赶往演武场。
&esp;&esp;杨靖之已在演武场中等候。
&esp;&esp;他卸下了一身盔甲,穿收袖束腿的轻便装扮,身姿挺拔,瞧着很是利落。
&esp;&esp;一见商悯,他就躬身道:“大公主。”
&esp;&esp;“免礼。”商悯直接上手拽了一下杨靖之的胳膊,在他微愕的眼神中道,“靖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