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纪雯拉着行李箱抵达那天,牛津细雨未落,云层却积得厚密。
一周前还沉寂的房子被清扫通透,门廊台阶冲刷过一轮,藤蔓从铁艺门上退了几寸,露出原本的线条。窗棂未换新,但玻璃擦得极亮,反出浅淡天光。
佣人早已候在门口,将行李稳稳接过,引她入内。管家简要和她确认了一下屋里新添的布置细节,是否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语气专业得体,称呼她“小姐”,称沉时安为“先生”。
主卧的床已经换过干净的床品,颜色素净,质地柔软。
沉纪雯看了眼衣帽间的布局,随口交代把挂长款大衣那排再架高一层,衣摆才不会折皱。
晚饭是粤菜。清蒸鱼、香菇焖鸡、炒芥兰,还有炖汤,地道又家常。
她吃得很自然,没有多言,仿佛这一切本就应当如此。
沉时安坐在她对面,偶尔抬头,看着她将碗中最后一口汤喝完。
饭后,他没多留,就起身说去处理一下工作文件。她也上楼回了自己的卧室洗了澡,佣人送来晚安茶和切好的水果,她拢着湿发坐在窗前吹干。
第二天早餐时沉时安穿着出门的西装,领带松开一截,慢慢饮完那杯黑咖啡,才开口道:“下午的飞机,可能要出差十天。”
沉纪雯“嗯”了一声,没有问去哪,也没抬头。手边摊着课程表,笔尖轻轻敲在某一栏时间上。
“屋里的事有人照看,有事可以打给管家,”他顿了顿,又道,“我手机不会关机。”
她依旧只是点头,声音不高:“好。”
他没有再说什么,起身整了整袖口,出门时步子很轻。
他走后,屋子里更安静了。
但沉纪雯并未感到突兀。
熟悉感未曾断过。他们的同居生活仿佛从未真正中断,而这只是其中一次他不在的日常而已。
花园的洒水系统早晨准时启动,水珠落在草叶上,细碎地反光。
草坪已被修剪妥当,花圃上还有新鲜翻土的痕迹。边缘种下的蔷薇新根还未站稳,风一吹就轻轻晃。
西翼仍在翻修,工人正在处理顶梁与石灰墙面;车库那一侧暂空,堆着成批未拆封的家具;地下一层的酒窖则在更换恒温调湿的主机。
这座曾沉睡的庄园,如今正在慢慢苏醒。
她轻轻阖上卧室门,在书桌边坐下,翻出学校的阅读材料。台灯亮度刚好,椅子软硬适中,坐下去是舒缓的包裹感。
他认真安排的这些,不是为了迎合,也不是讨好,只是在延续她的日常生活。
她知道。所以她坦然接受,不说谢谢,也不需要露出欢喜。
清晨六点半,阳光透过树影落在石墙上,染出一片灰金的光泽。
沉纪雯坐在书桌前,手边摊开的是《theenglishlegalsyste》。书页干净,没有多余的涂划,只有偶尔一两处细细的铅笔批注,字迹极小、清晰,如她一贯的风格。
这是她每天的第一个小时,固定阅读、笔记,配一杯无糖的红茶。
她已经习惯在这栋房子的书房中完成大部分基础学习。
这个书房是她自己选的位置,朝南,阳光好。书桌是她吩咐换过的,高度、宽度刚好,不会让她的肩颈在久坐后泛起酸意。
桌边的文件柜里按课表分好资料夹,每个教授的阅读清单都单独列册归档,分为需精读、可略读与引申阅读叁类。
她做事的逻辑感极强,进入法律系这十天,这种逻辑终于找到了归处。
她过得很安静,也过得很好。
偶尔经过走廊,会顺着惯性看一眼斜对面的房门。那扇门紧闭着,沉时安还没回来。
她只会顿一秒,接着走向书房,继续读书。
沉时安出门那天,牛津晨光微弱,天阴得像是要下雨。
他走得很利落,只留下一句:“十天左右,不出意外的话。”
实际上,那趟行程远不止“出差”二字那么简单。
飞机落地苏黎世,是一场私密会谈的前夜。
会谈设在一家老银行大楼顶层,会议桌围坐着欧洲几家私募机构代表,瑞士信托银行与意大利实业家族的核心人马也都在场。
桌上摊开的是一笔总值十八亿美元的能源资产。
其中六成可流通,剩下的四成散落在跨国家族信托和法律监管的层层网里,谁都想动,但多年来没人能单吃下来。
这次是他们先放出风声,想找能提出可行路径的人。沉时安是被人提出来的,也是他自己争来的。
他此前处理过数笔跨境能源股权转置,路径干净,隔离合法,已经足够被记住。
如今这次,是他第一次不做幕后技术执行人,而是用leonshu的名字,单独挂在路径节点上。
会议开场前,他独自坐在咖啡厅里翻着简报,灰色西装,修整干净的袖口。
秘书在外等候,律师团队则另行
好版主